![]() 楊謙 ★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直報網北京11月16日訊】(廣東直銷協會)11月9日,在“新經濟·新直銷”首屆廣東直銷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楊謙應大會邀請發表了主旨演講。楊謙認為,2017年直銷行業的整體業績呈現下滑的趨勢,要改善經營狀況,靠修改直銷法規是不現實的,未來直銷消費者、創業者、競爭環境在發生變化,服務也要更精準。 這兩年,直銷企業都經歷了業績下滑的問題,大家關注的重點都放在了法規的層面,比如怎么修改法規、怎么完善法規、怎么給直銷企業更寬松的經營環境等等,這幾乎是所有直銷企業的訴求,但是現在的法規是制約你發展最關鍵的因素嗎?我個人認為至少是不一定。 為什么? 靠直銷法規修改來改善經營狀況恐怕是來不及的 2016-2017年直銷企業的整體業績趨勢是在下滑,但內資企業、新獲牌的企業可能增長得快一點。在這種情況下直銷企業多年的訴求是直銷法規上的修改、松綁。而直銷法規的修改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對直銷企業來講,期望通過修改法規來改善經營,恐怕是來不及。來不及的表現不是倒閉,而是企業已經開始采取很不理智的經營手段,只要出現不理智的行為,企業經營就一定會出現問題。 直銷企業業績下降的問題出在哪 在直銷企業發展困難的情況下,電子商務卻發展得如火如荼,為什么? 這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社交的技術和社交的網絡發展起來的社交電商有很多種類型,不單是指微商。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的調查,微商今年應該有3000億的業績。廣東有一家企業,新產品推出的首日,十分鐘就賣出7000多萬,也是在朋友圈里。對比一下,直銷豈不是到了天花板了?而且我們還在下降。 那么,直銷企業業績下降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是電商競爭的結果嗎?電商可能搶了我們的生意,但是電商最火的那兩年,其實直銷業績下降得并不快,而且有很多直銷企業還在上升。 那是實體零售競爭的結果嗎?我們和實體零售應該說沒有太大直接競爭關系。 那么這個下降的趨勢是不是一個“灰犀牛”現象?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其他競爭對手的發展情況。 今天我們碰到的問題,從數據上看,很多行業可能都遇到了,比如網絡購物,在2014年、2015年、2016年漲得最快,但增長幅度卻是下降的。從人口紅利上說,無論是從網民人數、買家人數、活躍的用戶數基本上都已經到了一個門檻,即使再增長也是極其緩慢了,所以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紅利已經釋放得差不多了。再看實體零售,它的增長總體在下降,但個別業態是在成長。可見,隨著互聯網紅利的下降,幾乎所有的商業業態都遇到發展的瓶頸。 直銷需要深挖一下自己的價值,比如說創業、服務、優質的產品,這都是我們的價值。但是我們要知道,價值不是生存最重要的一個要素,有價值不一定能夠生存,關鍵看有沒有生存能力。直銷產業我們都講是大健康產業,大健康產業包括醫藥、醫療、保健品、養老等,大健康產業當中未來發展影響技術最深遠的就是數字、物理、生物三者的結合。比如現在智能化的醫療、養老等都是三者技術的結合。但直銷企業在大健康產業當中的表現可能主要還是在保健品板塊。 |